綠色節碳,在22日的氣候峰會之后再次成為全球關鍵詞,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成為全球的共同目標。中國企業如何在這場全球化的行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勇擔社會責任,全力行動,是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中國方案:綠色節碳,構建人與自然共同體
4月22日晚,習近平主席應邀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同與會領導人共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鮮明提出中國方案——“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去年,習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這次領導人氣候峰會上,習主席介紹了最新進展: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正在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峰。他尤其強調,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同一天,4月22日,國家能源局官網正式發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這一指導意見提出2021年我國在能源工作領域的一些主要預期目標,比如在能源結構方面,煤炭消費比重要下降到56%以下;新增電能替代電量2000億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8%左右。
一系列動向都顯示出我國將在能源領域著力“減碳”以及在綠色能源領域發力的決心。
全應方案:智能化助力熱電產業加速減碳2-5%
對于眾多傳統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懸在其頭上的碳中和指標將帶給相關節能環保產業一場類似“供給側改革2.0”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