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內能源物聯網EIoT及能源新零售平臺能鏈舉辦題為“聚能鏈,能源的朋友”圓桌會議,與業內人士深入探討傳統民營油站的轉型路徑,并舉行了綜合能源港簽約儀式。
能鏈集團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肖廣;能鏈云合伙人馬曉麟;能鏈云合伙人、到店事業部運營副總裁姜勇;中國清潔能源行業協會籌備處,北京清潔燃料行業協會副會長,教授級高級經濟師尹強教授;達曼國際自有品牌總監,達曼自有品牌業務中國區負責人Alex;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檢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垚;人保財險深分團油項目負責人陳創雄,及多位油站企業負責人參會。
本次會議以“能源的朋友”為主題,寓意著能鏈將站在朋友角度,以能源為核心,整合生態資源,與行業一起面向數字化、零碳時代的挑戰和劇變。
肖廣表示,變化是世界唯一不變的主題。我們相信這個行業應該堅定地開放,通過不斷創新來應對新挑戰。
能鏈集團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肖廣
“選擇成為能源的朋友,就是做時間的朋友,也是能鏈的朋友,因為能源是人類發展的基石。立足今天,理解過去,擁抱未來,我們敬畏這個行業,也不斷地勇于創新。”
挑戰重重
如今,能源零售行業正面臨顛覆性挑戰。波士頓咨詢集團前瞻報告分析指出,三股力量正在全面沖擊行業:一是替代燃料,二是移動出行技術,三是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報告預判,很大一部分燃料零售網絡到2050年可能會無利可圖;目前所構成的燃油零售網絡中,約有80%可能在15年內無法盈利。
如何應對重重挑戰?波士頓報告給出建議,燃油零售商可以采取三種舉措,包括增強現有產品質量并推進新的價值池,轉變網絡功能和資產組合,開發新的能力和專業知識。
即使放在當下的維度,國內民營加油站也面臨諸多困擾。一是2018年以來,國內油品流通市場對外資開閘,意味著更多國際巨頭涌入國內市場;二是在國家“放管服”改革要求下,油品流通進一步市場化,具有錨定作用的發改委指導價將不復存在,油站傳統的降價促銷的方式將很難打動消費者;三是國內的稅控監管不斷加強,油站的合規成本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