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氣
城市燃氣包括居民生活用氣、供暖、商業和交通運輸用氣,僅次于工業部門,占202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8.4%。
一個世紀以來,經過不斷發展, 中國城市燃氣的主要來源已從20世紀初的煤氣到20世紀60年代的液化石油氣(LPG),再到90年代的天然氣,隨著發現更多氣藏以及管道等基礎設施開發。2010年,天然氣取代液化石油氣成為中國城市燃氣最大的供應來源。
在過去十年里,中國的城市燃氣需求幾乎增長了三倍,在2020年達到1250億立方米,這得益于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城鎮人口比重從20年前的不到40%提升至目前的64%。
居民家庭“煤改氣”政策以及鼓勵交通運輸行業使用天然氣汽車的政策也提振了需求。中國城市燃氣管網不斷擴大,已覆蓋大部分城市人口。
為了控制空氣污染和碳排放,中國政府近年來還采取措施推動農村地區“煤改氣”。基礎設施建設、嚴格控制價格、給予補貼和增加LNG進口量,這些都有助于緩解冬季天然氣供應短缺,并使農村地區“用得上”且“用得起”天然氣。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預計,本十年,城市燃氣將繼續推動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預計城市燃氣需求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9%,2030年達到2020億立方米,主要收到居民生活用氣的支撐。在2030-2040年,隨著居民生活領域 “煤改氣” 趨于飽和以及中國城市的能源結構日益電氣化,預計屆時城市燃氣需求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放緩至1%。
電力用氣
在過去十年里,中國的燃氣發電裝機容量不斷增加,在2020年達到275太瓦時(TWh)。自2010年以來中國電力行業的天然氣需求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8%,2020年需求量達到490億立方米,占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5%。
即便如此,天然氣發電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仍然很小,2020年為3.5%,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3.3%,這主要是由于燃氣發電成本高以及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欠缺。由于國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炭仍然是最大的發電來源,占國內總發電量的63.5%,其次是水電,占17.3%。
由于天然氣成本高和政府嚴格控制電價,燃氣發電企業通常難以實現收支平衡。天然氣供應不穩定也抑制了燃氣電廠的運行——2020年中國燃氣發電機組使用率僅達到32%。當天然氣供應緊張時,中國通常會壓減發電用氣,以確保居民生活用氣。
此外,天然氣還面臨著來自水電、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日益激烈的競爭。在環保減排政策和日益成熟的技術的支持下,預計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