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發展迎來了全新戰略發展機遇。
在這過程中,鏈主企業、金融機構等主體共同助力光伏產業的數字化升級,不但提升產業鏈運轉效率,也讓更多群眾喜提“陽光收益”。
夏天正是一年日照時長最高的時候。洛陽農戶高師傅每天都會打開手機看看自家樓頂安裝的光伏發電站收益。“哎喲,又多了一點。”他笑著說,“每到月底,就有一筆錢打到綁定的銀行卡里。”
低門檻生意,給自己建一個“陽光小金庫”
高師傅所在的河南省洛陽市光照資源豐富,2022年全市平均日照時數達到2094.2小時,為光伏發電站建設提供了優良的自然資源條件。
“最開始的時候,就有工作人員主動上門走訪,到企業、鄉鎮機關、敬老院、中小學、農戶等客戶群中,詳細講解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現狀與政策,倡導和支持目標客戶使用新能源。”
高師傅一家常年務農,為了補貼家里的收入,偶爾還會做做鋼材的生意。“不穩定,我們這里也不是產鋼的地方,原材料、運輸、渠道上都沒什么優勢,只能賺一點加工的錢。”隨著老婆懷上了第二個孩子,高師傅肩上的擔子便更重了。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高師傅決定給自己家裝上光伏板。和平時常見的、帶支架光伏板不同,高師傅屋頂上的光伏電站又被稱為“陽光房”。顧名思義,除了光伏發電,電站還能避免屋面漏水;建設光伏陽光房/棚相當于擴大了房屋的使用面積,利用了屋頂的閑置空間。光伏組件有一定的遮擋作用,能有效降低5~6度,把風雪酷暑擋在外。
剛開始,高師傅的“陽光房”在村里格外顯眼。面對路過村民的問詢,他也會做出解答。
高師傅經常指著設備說道:“這些一片一片的,叫做光伏發電板,它們能夠把陽光中的熱能集中起來,轉化成電能。這種設備,只要有陽光就能發電,而發出來的電既可以給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家電使用,也能給當地電網賣掉換錢。”介紹的頻率高了,他儼然成了村里的專家。
“我選擇的就是隆基。”高師傅特意強調,隆基向日葵可以通過小程序完成收益預估、電站設計、實地建造、收入管理、運維售后等等全流程環節。“全都是在手機上完成的,直觀可控。”根據不同區域當地的日照時長,不同用戶家中的設備裝機容量,隆基向日葵在正式安裝前即可自動測算出預估光伏發電量和電站收益。
“最開始大家都擔心會不會破壞屋頂啊,收益怎么拿到啊,很快大家都知道家里裝上光伏板的好處。”但受限于經濟來源,光伏電站的安裝建造成本對于農戶而言也是一筆不少的支出,這也影響了光伏板在鄉鎮場景的進一步普及。
數字化賦能,讓小微享受產業發展紅利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總體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均實現高速增長。
我國光伏產業已經形成相對成熟且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隨著光伏工藝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改善,光伏發電成本的不斷縮減,已成為清潔、低碳、同時具備價格優勢的能源形式,但下游終端用戶仍是光伏產業鏈的薄弱環節。
投入成本相對較高,終端用戶融資難、融資貴,都制約了光伏產業整體的進一步發展。
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指出,激勵和引導更多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