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全國生態日|中氫源安踐行生態理念,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09-12

    【2023年8月15日,北京】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有力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人類行動指南。

    中氫源安積極踐行生態理念,聚焦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開發出應用于建筑、交通、工業等領域的系列儲能產品、設備及一體化解決方案,為優化能源結構,助力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地球生態系統失衡,碳減排任務刻不容緩

    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索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人與自然深層次矛盾日益顯現。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包括干旱、洪澇、臺風、炎熱等,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國際科學合作組織全球碳計劃(GCP)2022年11月發布《2022年全球碳預算報告》給出明確結論:“當前全球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處在歷史最高水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并沒有減少跡象。”這個由來自18個國家、80個組織105位專家共同完成的報告提出: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按照目前排放水平,9年后將有50%的概率全球升溫1.5攝氏度,即耗盡1.5攝氏度剩余的“碳排放”預算,引發災難性氣候影響。

    從目前碳排放的情況來看,全球各國仍面臨著比較嚴峻的挑戰,去碳化任務仍然艱巨。我國碳減排行動也已是刻不容緩。我國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增加碳匯來改變氣候系統,而適應通過調整自然或人類系統應對現實或預期的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從而減少損失。其中,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出臺了針對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門的具體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減排措施。

    穩步構建氫能儲運體系,拓展氫能應用場景

    目前,全球能源處于轉型過程,氫能作為二次能源,擁有來源多樣、方便存儲和運輸、應用廣泛等優勢,因此氫能可以推動現有能源系統向更新型、更優化的方向發展。作為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氫能源是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實現“雙碳”目標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但氫能儲運是當前影響產業鏈成本“最難啃的骨頭”,在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中提出,我國將逐步構建高密度、輕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氫能儲運體系。

    中氫源安中氫源安立足氫能儲運“卡脖子”問題,創新性地研發出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結合自主開發的儲氫設備,可廣泛利用可再生資源,將氫能從氣態能源轉化為液態能源,從而實現氫能大規模、高安全、低成本的多領域、多場景應用。

    目前,中氫源安已實現安全有機液儲運氫在建筑供能領域的破局。2022年底,公司與北京熱力集團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聯合開展了首個純氫供能示范項目。

    氫能供熱系統通過高度集成化、模塊化設計,運輸、安裝、維護便捷,能滿足集中式、分布式等各類供熱場景需求。該項目每年可減少燃氣消耗4.5萬標方,二氧化碳減排量約90噸,為建筑供能領域提供了一種更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技術。全國建筑供熱面積約為138億平方米,以北京11億平方米供熱面積為例,與LNG供熱相比,氫能供熱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達1980萬噸!

    公司還正在積極布局西藏地區綠色氫氧產業項目,充分消納本地可再生能源,構建全產業鏈解決方案,不僅實現可再生能源豐富地區自身的供熱供能,還能使可再生能源真正實現外銷,創造經濟產值。氫能的開發利用可部分替代天然氣和石油的應用,實現更高程度的能源自給,保障供熱領域能源供應安全。

    中氫源安還通過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方案,破除制約氫能危化品運輸的制約,從根本上完善氫能生產、儲運和供銷體系建設,讓站內儲氫更加安全、高效,降低占地面積、審批難度和建站成本,大幅助力加氫站的建設推廣。

    未來,中氫源安繼續致力于研發和推廣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提供清潔、可持續的氫能源解決方案,為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讓子孫后代共享綠水青山。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