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報道深圳10月26日訊(申成勇 通訊員白羽)蝴蝶煽動了翅膀,北半球冬季能源缺口被颶風撕開。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全球性能源保供戰中,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中國作為能源消耗大國,煤、電、氣需求量巨大,清潔的天然氣需求更持續呈上升趨勢,但超過40%的對外依存度足以引起警惕。而今冬農村居民用氣,尤其迫在眉睫。
然而,近年來部分上游企業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加之監管不力,導致冬季燃氣保供艱難,長此以往“久病成疾”。一旦遭遇極端天氣,供暖不足恐成災。
針對以往企業不嚴格按照合同保障用氣、政府對保價保量監督工作不到位等現狀,近日國家發改委重拳出擊,要求各責任主體切實履行保障民生。10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明確要求保證民用氣和取暖價格基本穩定。
能源短缺來襲考驗冬季供氣
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正走出新冠疫情,恢復經濟,對能源需求急劇上升。
煤炭方面,國際三港動力煤價近期大幅上行。國際油方面,漲幅也在擴大,屢創新高。天然氣方面,隨著亞歐大陸天然氣的持續上揚,太平洋東海岸的美洲也受波及。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30國受到能源危機影響。
其中,天然氣緊迫度最高。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廖華表示,天然氣不像石油、煤炭可以由大規模的庫存來緩沖供需矛盾。天然氣需求一旦超出預期,其缺口要大于其他能源。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產天然氣產量同比增幅9.1%,但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同期增幅更大(達16%),導致供需缺口拉大,市場呈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點。在國內儲氣調峰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供給端短缺形勢較難逆轉,這給城燃企業冬季保供帶來巨大挑戰。一旦缺口撕開,供暖系統將捉襟見肘。
需求旺盛疊加產量受限,導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上半年進口天然氣同比增幅達16.7%,對外依存度高達43.55%。在此形勢下,我國不得不承受天然氣的高成本。
“今年的確需要預防‘氣荒’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郭焦鋒認為,高價格不會影響市場需求,但可能會帶來儲備不足或者供給緊張的狀況。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