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峰 通訊員薛濤 任鵬) 記者采訪獲悉,由長慶油氣工藝研究院聯合第一采油廠使用新工藝(微生物)處理后的油泥達標尾渣,在安塞油區王十注水站進站路段鋪設的道路順利竣工。這也是全行業首次將集約化油泥尾渣進行資源化利用。據估算,這段路共使用尾渣320噸,直接節約委外處置費用和運費等各項費用達40余萬元,為企業提質增效及同行業效益運行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借鑒。
眾所周知,石油在前期勘探、生產、儲運等重要環節中會產生諸多含油污泥,油田自行處理一部分,剩下的交由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合規處置。據測算,僅油田每年處置含油污泥成本就高達億元以上。隨著國家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保護黃河流域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石油企業的環保責任陡升,特別是含油污泥處理最為棘手,也成為企業效益發展的瓶頸。
數據統計顯示,長慶油田僅每年的產能建設包括各級道路的修建費用巨大,油氣工藝研究科研人員結合國家DB61/T 1025-2016含油污泥處置利用控制限制要求,達標處理后的油泥可以鋪墊井場和等級公路,以此確定了油泥資源化合理利用的方向就是鋪設油田道路。科研人員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和創新,全面推動整個行業的協調健康發展。
對此,長慶油氣工藝研究院組織牽頭,聯合清華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等單位,開展尾渣鋪墊路基研究。一方面對尾渣作為建筑材料時的物質含量和力學性能進行了全面分析,確定了尾渣作為路基材料的使用比例和具體的配方。同時對鋪路的施工工藝進行了反復的論證,在傳統“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序上,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在鋪完路后對環境風險的傷害進行室內模擬和建模評估,解決了存在的環保及安全風險問題。并一次試驗成功。
目前,長慶油田應用新工藝在安塞油區王十注水站進站路段,利用油泥尾渣進行道路鋪設試驗的順利實施,真正打通了廢物資源化合理利用的“腸梗阻”,在鄂爾多斯盆地環境脆弱油區,聚力突破和解決了油田廢物集約資源化的棘手問題,為油田高質量發展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電話:張峰13571818793)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