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準確把握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從根本上來說,“良法善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也是法治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內在屬性。從二者關系來說,“良法”是法治的價值標準和理性追求,“善治”是法治的運作模式和實現方式,“良法”與“善治”的有機結合,構成了現代法治、尤其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和精髓。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在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強化依法治企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要以法治為引領,建立全員普法教育長效機制,將法治融入管理,建立科學精細的企業管理制度,強化法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以法治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和改革是當今發展的兩大主題,是當前的時代潮流,改革必須在法治框架下進行,這樣才能對改革形成保障。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和改革相輔相成,必須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只有依靠良法善治,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目標才能得以完全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這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加強法治中國建設。“十四五”期間,國有企業面臨著日新月異,斗轉星移,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課題。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加強法治企業建設,用法律手段為企業加快發展保駕護航,確保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競爭、依法發展、合規經營,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影響力與抗風險能力、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和有力保障。
法治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長效保障
依法治企是強企之基、興企之本、健企之策,是企業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對于企業長效發展的保障作用,國有企業更要緊密結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工作。堅持全面覆蓋,完善風險防范機制。把依法治企要求全面融入企業決策運營各個環節,貫穿各業務領域、各管理層級、各工作崗位,努力實現法治工作全流程、全覆蓋,同時突出依法治理、依法合規經營、依法規范管理等重點領域法治建設;堅持三個“融入”,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堅持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企業決策、融入企業管理、融入企業文化”,有效整合資源,增強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法治建設大格局。作為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工作,國有企業法務工作不僅要做“急診科大夫”,及時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風險事件和糾紛案件,更要做“保健科醫生”,立足于治“未病”,融入企業中心工作、嵌入相關業務流程,為企業科學決策和健康發展提供精準的法律意見。
法治是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規范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通過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有力保障和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今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部署。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法治來規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發展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在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指引下,進一步筑牢法治基礎,密織法律之網,強化司法之力。貫徹落實《意見》總體要求,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在“良法”基礎上實現“善治”。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歷史進程中要發揮好“主力軍”和“先鋒隊”作用。2022年是決戰決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作為國有企業更要切實在生產經營管理、改革發展穩定等各項工作中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法治工作只有融入企業改革發展大局、全力做好支撐服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
以良法為矛,讓善治身披鋒芒;以善治為盾,讓良法固若金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只有懂法的企業才能發展更好、更易存活,一個能夠生存數十年以上的大型企業,總是靠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來保障的。依法治企任重道遠,還需要讓良法善治薪火相傳,久久為功,才能讓法律風險越來越少,經營效果越來越好,也才能保障企業行穩致遠。
(作者系: 國家二級法律顧問、高級經濟師,大唐環境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環保分公司 副總經濟師 余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