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5日,以“擁抱數字變革 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的2021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召開,數千名中國企業家在南海之濱激蕩思想。作為論壇核心環節,2021中國“雙碳”經濟建設高峰對話同期舉行,能鏈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陽受邀出席,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雙碳”目標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分享中國企業以數字化促進產業加速轉型的實踐成果。
中國碳減排行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將帶動規模龐大的投資,創造巨大的市場機遇和合作空間。王陽表示,2020年全球汽車銷售7800萬輛,其中,中國占比近三分之一,銷售規模達到2500萬輛。換句話說,每三輛車就有一輛在中國被銷售。在交通能源領域,90%的汽車能源消耗屬于化石能源。盡管新能源汽車替代在加速,但我國交通領域碳減排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現在新能源汽車所消耗的電能,60%都是來自于火力發電。目前,我國機動車每年還在以2000多萬輛的速度增長,加之龐大的基數,燃油車依然是我國能源消耗的主體,油電切換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作為能源產業互聯網公司,能鏈針對交通能源碳減排領域給出的實踐方案是“兩網一鏈一中和”。通過云計算、大數據、AIoT等數字化技術,能鏈打通上游煉廠、售電、售樁,中游加油站、充電站,下游物流車隊以及個人車主的交通能源行業全鏈路,構建起團油和快電兩張數字化能源補給網絡,和以能鏈物流為基礎的數字化能源供應鏈。
在化石能源減排方面,能鏈深度整合交通能源行業參與各方,在供應鏈和零售終端之間建立起高效透明的信息通路。能鏈物流為石油化工行業連通煉廠、危化品物流、油庫、油站,提供從煉廠到庫、庫到站的完整供應鏈解決方案和數字化交易產品。在貨權、物權、運管、保費等維度,為行業提供了標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并實現了“一供三控”(控貨、控車、控倉),助力能源供應鏈變革。
同時,能鏈借助團油連接起主機廠、個人車主等用戶,將智慧能源服務植入車載中控設備,已與奧迪、寶馬、長城、江鈴福特、長安、Jeep等品牌展開合作,為車主帶來便捷、實惠的能源消費體驗,備受廣大車主青睞。
除了全面提升傳統能源行業周轉效率,能鏈還致力于實現充電樁間的互聯互通,提高新能源行業運營效率。王陽表示,目前,中國存量新能源汽車約700萬輛,約有100萬輛每天都在外面進行充電。對新能源車主而言,不知道哪里有充電樁、不知道樁好不好用成為最大痛點。
能鏈旗下第三方充電網絡——快電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快電不僅聚合國內主流新能源充電運營商,為新能源車主創造“一鍵找好樁”、“一鍵掃碼充電”等創新充電體驗,還提供眾多充電配套設施,包括直流充電樁、交流充電樁、智能地鎖、移動充電機器人等各類充電產品,以及包含餐飲、按摩椅、智能貨柜等在內的多業態服務,不斷提升用戶充電體驗和運營商經營質量。
基于在能源數字化轉型方面做出的種種努力,能鏈吸引了包括招商局資本、中金資本、招銀國際、貝恩資本、小米集團、蔚來資本等眾多股東投資,并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能鏈也成長為全球新能源500強、國內外雙料獨角獸,旗下團油App在Q3躋身中國App流量價值百強,位列第79名,是能源及車后市場第一名;快電App也在10月躋身中國充電應用前三,是排名第一的第三方充電應用。
在轉型過程中,能源產業鏈、價值鏈、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整個系統的生態都在進行重塑。作為交通能源行業轉型升級的積極實踐者,能鏈持續整合產業鏈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將數字化能力持續輸出給市場各參與者,推動能源行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前不久,能鏈還受邀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分享碳中和的創新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