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已經成為我國電力行業未來幾年最大的目標任務,而如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就備受關注。
8月30日,圍繞“數字技術如何賦能‘雙碳’目標下的新型電力系統”這一主題,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馬莉、施耐德電氣電網行業架構師王照做客麒麟學院“綠色能源管理”會客廳,探討數字化轉型為配電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數字化轉型為配電網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馬莉表示,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雙碳”目標、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都要求轉變配電網的定位、功能與作用,未來配電網將出現四大顯著變化:配電網功能呈現“三化”特征、配電環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生深刻變革、配電網全業務鏈深刻調整、配電網產業生態發生重大變化。
在功能方面,配電網將呈現數字化、市場化、低碳化“三化”特征,尤其是數字化方面,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配電網與各類數字技術深度融合,配電網的信息監測、狀態感知、多方通訊等能力快速提升,對海量分散發供用對象的智能協調控制能力顯著增強。
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方面,配電環節負荷特性、配電網形態、運行特性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就負荷特性來看,將由傳統的剛性、純消費型,向柔性、生產與消費兼具型轉變;就電網形態看,將由單向輸送電力的配電網,向涵蓋需求響應、分布式發電、微電網、儲能等可調節負荷資源的有源能源互聯網轉變;就運行特性看,將由單向傳輸、實時平衡模式的控制模式,向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非完全實時平衡模式、大電網與微電網協同控制模式轉變。
在配電網全業務鏈方面,隨著現貨市場運行、分布式光伏等可調節負荷資源規;l展,配電網潮流分布和線路負載率等發生較大變化,具有較高不確定性,配網規劃投資、調度運行、客戶服務的復雜性都將增強,電網企業必須要優化業務流程。
在產業生態方面,配電網轉型涉及專業眾多且各專業間技術壁壘較高,企業往往深耕某一領域,配電網生態圈將呈現擴大化、生態特征多元化,配電網產業鏈上下游市場主體需打造平臺生態、實現資源整合,推動科技創新、加強能力互補、共同做大市場。
在這種形勢下,配電網及其數字化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彭博新能源財經最近發布的《電網長期展望2021》報告指出,配電網在未來幾十年內變得更加重要。2020年全球輸電網投資為1140億美元,配電網投資為1210億美元,配電網投資占比為52%。預計未來隨著分布式電源大量接入,配電網需大量新建、改造,投資占比將逐年升高,到2050年超過60%的電網投資集中在配電網。
在配電網投占比越來越高的形勢下,電網數字化投資占比也會逐漸升高,為配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資金保障。國際能源署發布的《能源轉型下的電力安全》報告指出,2019年數字電網技術投資增速為14%,達400億美元,數字技術投資已占到電網投資20%。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