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在“十四五”期間迎來廣闊的市場,但同時,新能源電力系統穩定性和波動性問題尚未解決。能否充足穩定持久進行電力供應,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關鍵。
黃強認為,解決碳排放問題,基礎就是從技術裝備入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轉型,倒逼技術、裝備更新迭代。反過來,技術裝備的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轉型步伐的快慢、能源結構的變化。未來風電總裝機容量也會持續增加,而大規模的裝機量,背后是對裝備可靠性、安全性的考研。技術裝備進步都永無止境,需要企業不斷突破,筑牢基礎。
除此之外,黃強表示,全供應鏈減碳,應當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融入全生命周期、生產者責任延伸等理念,通過打造綠色供應鏈,實現風電產業用“綠色能源”制造“綠色能源”,為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及氣候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
華銳風電從自身做起,將綠色理念融入供應鏈管理體系,協同價值鏈上的供應商,對產品的綠色屬性進行有效管理,減少其制造、運輸、存儲以及使用等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續提升華銳供應鏈綠色化發展。
此外,由于制造行業的信息化水平長期落后于其他行業,要實現“雙碳”目標,必須依賴于信息化技術、智能化管理技術的提升。碳中和目標提出后,所有新建項目都要考慮碳排放的問題,數字化,智慧能源已經成了基礎條件。數字化是圍繞全生命周期的,包括決策、規劃、建設、運行等等,都需要數字化。只有靠數字化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調控,再進一步提升效能。
華銳風電實施的分布式風電、光伏項目利用了循環經濟概念,在一定區域內實現綠色能源電力自發自用。黃強表示,人類和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綠色經濟的最終目標即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在碳中和背景下,風電行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歷史視角下風電行業必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未來,風電行業將具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加快數字信息化建設將成為把握時代機會的關鍵。期待華銳風電在“產學研用”方面的協同創新,與伙伴一起推動風電行業的進步發展,助力國家“雙碳”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