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現在210R產品從上游原材料制造等角度看,降本增效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映斌:比如在電池側,同樣一臺制絨機,例如7千片每小時,做的是210×182和182×182,很顯然面積多了10%,就是會把通量降下來,非硅成本就會下降。組件也一樣,組件功率高了大概20-25W,在相同人工自動化情況下,功率就提升了大概5%。從產業鏈制造角度來看,成本就是降低了,客戶側的BOS成本降低也是確定的。
從第一性原理思考,同樣一批設備制造出來更高功率的產品,是不是產業鏈的投資價值也延伸了?
事實上,我們希望慢慢淡化182、210的概念,210×182可以說是210向下兼容,其實也可以說182×210是向上兼容,這對行業的每個人在思想上是一次突破,并且制造能力上大家能夠做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實際上,今天企業做210×182,會集聚很多能力,可以為未來的210×210做好充分準備。為什么這樣說?這就涉及到行業發展的本質思考了。行業一定是會向上、向前發展的。回溯過去幾十年的光伏發展,就是產品功率效率不斷提升,度電成本不斷下降的過程。只要有價值的技術、產品,就應該鼓勵、包容、支持,這樣才能有利于整個行業的成長。
據我們試驗測算,210×210是可以輕松做到670W的,并且在N型時代可以做到690W+,甚至有機會突破至700W+,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目前很多企業跨越到210×210是有難度的,無論從硅片還是電池組件制造都很困難。但如果先一步,做到210×182,下一步再做到210×210,就會很順暢。
Q:如果其他企業將生產線改造成210R,需要多少成本,改造周期大概需要多久?
張映斌:如果從182改到210R,電池企業需要投入改造升級費用900-1000萬元/GW,組件廠商的改造費用約為250-300萬元/GW,改造周期大概一到兩個月時間。
這里特別說明一點,如果182向其他矩形尺寸18X改進,所需要的成本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呼吁行業尺寸一次到位的本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