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樓
在智能鋰電備電方面,支持新舊電池混用,鋰電安全在模塊內實現閉環。同時,得益于AI技術的應用,iPower預測性維護解決方案,從治病到治未病,告別“啞設備”煩惱,設備健康狀況提前報告與預警,運維人員得以化被動為主動、提前預知設備狀況并采取行動。
要成為綠色零碳“引領員”,東岳廟數據中心除了要充分利用清潔水電供電之外,還要在作為數據中心耗能大戶的溫控系統方面開動腦筋。
華為數字能源提供的iCooling@AI智能溫控解決方案,從制冷到智冷,支持15-20℃的進水溫度。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大量收集現場氣候環境及數據中心能耗數據,再經過基于AI和云計算的能效優化技術,只需一分鐘即可從幾十萬種暖通系統調優控制組合中計算出最優解,提高制冷系統整體效率,持續優化數據中心PUE,制冷效率相比傳統方案提升15%。
此外,AI智能機器人代替現場人工巡檢,助力大型現代化數據中心從人工運維走向自動駕駛。
在三峽集團、華為、中建八局等160多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建設創造了大型A級數據中心建設新紀錄:2021年7月13日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11月30日首批機柜投產,實現了三峽集團既定的“當年開工、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目標。
此外,該項目從建設伊始就備受行業關注。三峽集團、華為聯合行業專家,以東岳廟數據中心建設為藍本,發布了面向全行業的《零碳數據中心建設標準》。苦盡甘來,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出道即巔峰”,被工信部收錄至2021年度《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名單》,同時還獲得由中國通信協會頒發的2021年度中國IDC產業零碳數據中心獎。
2022年3月29日,三峽東岳廟數據中一期竣工投產儀式在通訊指揮樓隆重舉行,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再次親臨現場,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水利三峽,水流變電流,點亮萬家燈火;數字三峽,電流變數據流,造福千行百業。至此,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數據中心在三峽大壩右岸3.6公里的荒地上拔地而起,古老澎湃的長江,再次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1956年,一代領袖毛澤東暢游長江并以其詩人的浪漫情懷寫下這樣的詩句。倘若巫山有神女,看到此時的三峽,必定會驚訝,她在一代又一代三峽人的接力奮進下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三峽的數字化雄心遠不止一個東岳廟。新基建“搭架子”、東數西算“結對子”、產業聯盟“鋪臺子”,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場景、從芯到端、武漢與宜昌“前店后廠”拉通產業鏈,以百億投資撬動數千億的數字產業生態,助力“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戰略部署,實現10毫秒以內干線互聯互通,這才是三峽集團自身數字化轉型與發力大數據產業所要征服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