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雙碳”三年,改變正在發生
“無論對企業還是從業者,雙碳這三年的變化都太大了。”江蘇載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載馳科技”)的創始人汪煒感慨道。
載馳科技是一家生產納米硅碳負極材料的新能源材料供應商,也是36氪與東方證券聯合舉辦的首屆“雙碳星物種 · 可持續創新大賽”Top3企業。2017年公司剛成立的時候,除了學術界和行業內極少數龍頭企業,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硅基負極”。隨著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新能源成為當之無愧的風口,位于產業鏈偏上游的硅基負極材料也在創投圈受到關注,熱度一路攀升。
“到現在大家都知道硅基負極材料了——從陽春白雪,到婦孺皆知。”汪煒如此形容這種前后變化。他在這一領域深耕20多年,經歷了幾輪行業起伏和技術變遷,卻少有當下這種強烈的感受。前兩年新能源賽道火到滾燙的時候,他一天要見好幾撥投資人。“對一個產業的發展來講,這是好事。”
同樣感覺自己從舞臺角落走向聚光燈下的,還有湖南高瑞電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高瑞”)的創始人席柳江。
作為一家鋰電池水性粘合劑供應商,湖南高瑞的產品品類更為小眾。鋰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以及其他輔助材料組成。粘合劑就是鋰電池制造中的一種輔助材料,用來粘結電極活性物質,增強極片的穩定性。通常來說,整個鋰電池制造中粘結劑的用量只占正負極活性物質的不到3%,成本占鋰電池的1%。
可以想見,如此小眾的分支賽道,在新能源產業尚未迎來爆發的早期階段,市場規模和成熟度極為有限。
席柳江在鋰離子電池材料領域擁有近20年研發經驗,在2011年底開始投身創業。當時國內的鋰電池輔材產品主要依賴于進口,國內的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環境都尚待改善。到2014年前后,席柳江當時創辦的公司(湖南高瑞前身)幾乎面臨關停風險。“樣品難以轉化為產品,市場也打不開,公司的錢基本上都花完了。”
經歷過從0到1創業“九死一生”的席柳江,現在“根本不缺錢”。一方面是因為粘合劑屬于輕資產型賽道,資金需求量相對不高,更重要的是,目前C公司、星源材質、上海恩捷、滄州明珠、欣旺達等行業龍頭企業都是湖南高瑞的主要客戶,回款周期快,為公司經營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資本也爭相涌入新能源材料賽道。去年三四個月的時間,席柳江見了50多位主動找上門來的投資人,甚至在上一輪融資完成之后,還有很多機構不甘心,想要抓住下一輪的投資機會。但他對融資的態度十分謹慎,在去年接觸過的眾多投資機構中,上海東方證券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東證創新”)算是比較晚來的一家,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東證創新給我的感覺和其他機構不一樣。”席柳江說。在與對方交流過程中,他發現東證創新對粘合劑這一細分領域有深入了解,不需要他去普及行業基礎知識。與開價高低相比,席柳江更看重雙方的行事風格和性情是不是“同路中人”,投資方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業務。“選擇投資人和找女朋友的邏輯是類似的,如果彼此不理解,未來容易產生矛盾,就會引起公司的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