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倫股份與固德威“雙向奔赴”助力雙碳目標
20世紀90年代,錢林弟在家鄉蘇州吳江七都鎮養魚為生,一次外出割魚草的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了油氈的商機。為求得配方,他遠走崇明島,“死皮賴臉”地從造紙廠拿到了原材料紙,高價買到了第一扎瀝青,在上海做成了第一筆生意,從此啟動了油氈的制造和銷售。從自營油氈出發,他于1998年與蘇州防水油氈廠合作聯營,創辦了蘇州月星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步入改性瀝青、自粘瀝青防水卷材市場。再后來,他加盟深圳一家大型防水企業,結識了后來共同創立凱倫股份的“青年防水專家”李忠人。如果說黃敏創立固德威、專注于光伏逆變器細分領域,是為了避開當時市場上的強手的鋒芒,那么錢林弟創立凱倫股份之時便確立走“高分子材料”的路線,則是希望在傳統防水材料市場亂象四起的背景下,一開始就占據行業的制高點,“改變行業生態”。但這條道路并不容易,既要耐受得住曲高和寡的“寂寞”,同時要抵抗低質高利潤的誘惑。2011年凱倫股份成立,一開始便堅持“不生產一平米非標產品”的它并未能很快打開市場局面,甚至面對價值上千萬“非標”產品訂單——做,意味著背棄初心;不做,則事關企業生死!錢林弟需要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并最終選擇了堅守立場。2021年凱倫股份舉行十周年慶典,錢林弟致辭。正是因為成立之時便堅守立場,讓凱倫股份能夠在高分子防水材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并選定光伏防水這條新賽道在挺過創業初期的市場考驗之后,凱倫股份和固德威兩家在各自領域走技術路線的企業均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選擇了相同的發展方向——接入資本做大企業。成立時間稍晚一年的凱倫股份事先進行資本市場布局,先是于2014年底登陸新三板,而后在201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成立短短6年時間便實現了上市目標,也充分說明了市場對于凱倫股份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發展潛力的認可。借助資本的力量,凱倫股份也快速發展成為年銷售額超過25億元(2021年度業績)、連續9年盈利(最高利潤額接近3億元)的防水頭部企業。固德威的資本道路要來得晚一些,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在凱倫股份上市當年,固德威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利潤連年攀升,2019年超過1億元,利潤率超過10%;2019年,固德威逆變器的全球市占率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戶用儲能逆變器出貨量全球市場排名第一位,市場占有率為15%。事實也是如此——從2019年底提出IPO申請到2020年9月上市,期間用時僅為9個月。憑借在逆變器領域的引領地位,上市之后固德威的股票大漲,市值很快飆升超過100億元。2021年,固德威營業收入達到26.78億元,與凱倫股份旗鼓相當。上市當年,固德威在資本加持下,希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以其成熟專業的電力電子技術為依托,為市場提供一整套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打造生態閉環。按理說,從光伏組件領域到光伏系統搭建是最可能的路徑,但固德威再一次獨辟蹊徑,選擇了連接上游光伏系統和下游光伏應用的“光電建材”業務模式,并宣布組建光電建材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