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集團東歡坨礦業分公司(簡稱東歡坨礦)年生產能力450萬噸,在冊員工4627人。自2015年以來,該礦全面構建崗位自律、班組自控、區科自管、專業自保、公司監察的“四自一監”自主管理模式,培育安全自主管理文化,推動安全責任主體和管理重心下移。
截至目前,該礦消除了重傷及以上事故,輕傷負傷率平均每年降幅42.89%,實現了安全生產5周年。
崗位自律,養成行為自覺
東歡坨礦突出個人行為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要求員工熟知本崗位風險因素,通過安全承諾及員工間的互保、聯保措施,讓員工自主進行風險辨識和隱患治理,規范操作,實現個人安全。同時,該礦在員工中樹立“人人自主管理,處處責任落實”“我的安全我負責,你的安全我有責”“先確認,后操作”等理念,促進員工自覺進行安全管理。
據了解,該礦對安全意識不強、文化程度不高、受身體及情緒影響導致工作中可能存在不安全行為的人員實行分類分級管理,采用教育疏導、警示約談、經濟處罰、現身說法等手段對其進行不安全行為糾正。
與此同時,該礦建立了崗位“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考核機制,制定了54個崗位工種的980條自律標準和員工行為自律評估考核辦法。班組長每班對照評價標準考評員工,評價結果及時在會議室公開,月末根據累計的評價結果考核員工的安全工資。
該礦綜采一隊在冊員工224人,班組長按照員工自律標準,從井上班前會到井下操作現場再到班末驗收直至收工,全過程動態評價員工班前會狀態、勞保穿戴、排隊候罐、大巷行走、安全確認、標準化操作等。
班組自控,鏈接工序標準
東歡坨礦突出班組自主管理,要求班組長熟知本班組工序標準,按規程組織生產,規范班組安全行為。
該礦指導區科建立了8項42條班組自控標準,明確考評內容,并要求分管安監員監督考評情況;規范區科班前會議流程及內容,要求所有班組采取開工前群體安全確認和重點提示、班中班組長進行現場巡查、班后質量驗收等措施。
該礦對生產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及時處理安全生產中出現的隱患問題,糾正員工不安全行為,分析員工日常言行和思想是否符合該礦規定的標準,并定期按點班進行分析總結,使得員工狀態隨時被組織監控,制度的落實更加直接。同時,區科帶班盯崗管理技術人員每班對班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全方位動態評價,評價結果與班長的安全工資掛鉤。
區科自管,創新安全機制
東歡坨礦把區科自管作為推進安全管理工作的突破口,賦予區科自主管理職能,通過政策引導激勵他們圍繞安全自主管理完善機制,根據管理技術人員不同職務,將安全生產責任進行量化,班長以上管理人員每天、每周、每月、每季、每半年動態組織開展員工狀態確認、“三違”幫教、事故案例教育等15項具體工作。
負責點班的區隊長每班班前會上講解上一班安全情況和本班注意事項,進行員工狀態確認和安全宣誓;安全副職管理者每周開展一次事故案例教育和安全巡回講演,每月舉辦一次以身說法案例教育會,每半年進行一次管理人員安全知識考試;工會主席每季度組織一次安全把關人評選和崗位描述比賽,每半年開展一次員工家屬進班組安全囑托活動;區科正職管理者每天參加班前會,并進行一周一講評、一月一小結,每月組織一次安全形勢教育等。
隨后,該礦對區科自管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與區科整體安全工資掛鉤;區科正職管理者每月對管理人員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獎懲依據。
專業自保,超前防范風險
東歡坨礦成立了回采、掘進、開拓、“一通三防”、地測防治水、機電等專業組,以專業副總工程師、專業部室負責人為正、副組長,對分管專業風險分級預控、隱患排查治理和分管區科的自主管理責任落實進行督導,建立了17項專業管理考核標準。
專業組從過程指導、過程監督、現場評估三個環節,確保專業規章制度、技術規范、規程措施在現場落實;每周組織本專業人員進行安全隱患超前分析,制定有關整改措施,確保本專業安全質量達標、隱患及時排除,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該礦自主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考評專業組。考評內容包括分管區科自主管理、風險預控、隱患排查、技術管理、安全生產標準化等情況,考評結果作為專業組獎懲依據。
公司監察,落實管理責任
東歡坨礦將安全監察分為安全管理監察和安全責任落實監察兩部分,明確了8項安全管理監察內容和10項安全責任落實監察內容。
安全管理監察由該礦安全管理部組織實施,突出對全礦自主管理的推進落實和基層單位業務指導、監督檢查與考核。
安全責任落實監察由該礦黨群部門組織實施,突出對基層單位班前會、安全活動、帶班盯崗等進行監督檢查,督導各級人員落實安全責任。
與此同時,該礦采用“2+1”方式實施這兩部分監察,即現場、資料動態抽查和月底綜合考評,基層單位和各專業評價連續兩個月低于80分的單位由主要領導給予誡勉談話;專業自保評價得分由業務評價(60%)和分管單位自主管理(40%)兩部分組成,并進行獎優罰劣。每月末根據兩個監察組監察結果考評安全工資。
此外,該礦還創新建立了班組長輪值制度、誠信考核制度、追責問責制度等,進一步提升安全自主自律自控自保能力。記者 李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