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從電力到算力,一座能源數字經濟高地的樣本觀察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4-04-28

    “將以更大的力度來打造新質生產力,努力推動能源事業走在前列……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這些都是日前召開的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傳出的重要精神。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也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能源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向“新”而動,逐“綠”前行。解析能源行業向“綠”向“新”發展的“密碼”,南京市建鄴區高新區提供了一個大力打造新質生產力的最佳模板——從國家電網、中廣核、能建時等行業巨頭相繼落子,再到如林洋能源等產業龍頭持續重倉,在南京建鄴高新區,“能源+數字”,正成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能源數字化真實現場。

    “新增長極”崛起新賽道

    去年年底,華為(南京)開發者創新中心在南京市建鄴區高新區正式揭牌,同期南京市主城區規模最大的數字經濟產業園區“數智城”在此開園。

    “華為將攜手建鄴積極打造產業生態完善、核心技術領先、應用場景豐富、產業競爭力強的鴻蒙產業強區。”彼時,華為云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介紹,這處由建鄴高新區管委會、華為云和中軟國際三方合作共建的創新中心,將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產業創新中心與生態服務平臺。

    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能夠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近年來,建鄴持續深耕“金融+數字經濟”主導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比位居南京第二,集聚數字產業相關總部企業超40家、數字經濟企業超1800家,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成為南京數字經濟的“新增長極”。

    “能源+數字”,正是在“新增長極”里成長起來的新賽道。“華為的數字能源,就在建鄴高新區。”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施新春介紹,不僅如此,國家電網、中廣核新能源、吉祥新能源、林洋新能源、新奧能源、凱盛開能等一批在風電、光伏、儲能、天然氣等領域的頭部企業,也都紛紛選擇落子建鄴高新區,“現在建鄴高新區的新能源也是形成了一個生態,從發電企業到電網到主機廠家,包括光伏的運維,風電的運維,還有些設計院,基本所有業態都覆蓋到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施新春表示,2021121日,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同樣選擇遷址至建鄴高新區,為后續發展夯實根基。

    隨著協會落地,相關企業之間的資源鏈接程度不斷加深,各類促進產業集聚的業內活動紛至沓來。今年10月,江蘇省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江蘇省新材料產業協會還將聯合主辦“2024中國(江蘇)新型電力·新能源·新材料集群融合創新應用博覽會”,為新型電力、新能源、新材料集群融合創新應用的成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全國性對接平臺。

    建鄴高新區發力“能源+數字”新賽道,不僅受益于數字經濟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還源自其緊跟南京市打造5000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的步伐,以強鏈補鏈為抓手,主動出擊布局智能電網產業,支持企業在光伏發電儲能、配網自動化、信息系統集成、數字化電廠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當前,建鄴高新區明確提出,要構建風電、光伏、儲能等碳中和產業生態體系,同時依托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壯大新型電力產業集群,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力爭2025年營收規模翻兩番。

    落子建鄴高新區背后的商業邏輯

    “對于工業企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來說,國際和國內都面臨著為碳‘買單’的現狀。從全球環境看,歐盟始終扮演著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的積極倡導者這一角色。2023 10 月,全球首個‘碳關稅’開始試運行,并將于2026 年正式實施。在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更多發達國家或將效仿歐盟推出綠色貿易壁壘……這給國內高耗能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日前,金風零碳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彥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行業龍頭,金風科技首提“讓零碳更經濟”,這不僅反映在金風科技的設備和平臺等軟硬件水平上,也反映在積累而來的綠色能源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和能源運營能力上。而為了“讓零碳更經濟”,在新能源廠商爭相布局的江蘇,金風科技最終將江蘇分公司落地建鄴區高新區,其背后的商業邏輯,在業內看來都具有標桿性。

    “建鄴高新區發展新能源產業,要同其他區域區別化對待,因為它和一些傳統開發區相比,它不是一個生產制造區域。”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建鄴高新區從數字經濟的角度切入新能源產業,本身就具備創新性,尤其是“能源+數字”大行其道之后,各個地方政府都在思索如何領跑,但只有建鄴高新區這種有著深厚數字經濟積累,又疊加江蘇制造強省、新能源產業大省、能源消耗大省等多重維度的區域,才有機會做到脫穎而出。

    以智能電表起家,后加入新能源與儲能新賽道,并迅速做大做強,林洋能源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2021年,公司緊抓新能源配套儲能市場的高速增長機遇,大力發展儲能業務,先后與華為數字能源合作,與億緯動力成立合資公司,助力公司儲能業務創新與發展,并同時布局氫能業務。而公司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建鄴高新區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從建鄴高新區起步,今年一季度,林洋儲能成功通過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的獲得需要‘硬指標’和‘軟實力’兼備,不僅在企業銷售規模等經濟指標上有較高門檻,且注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示范作用等綜合水平。此次林洋儲能被認定為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是對林洋儲能領先的研發與創新水平的高度認可,也將推動林洋儲能向著更高目標前進。”林洋儲能相關負責人表示,林洋儲能自主研發的重大創新成果“高安全、高可靠3S 融合新型儲能系統”先后榮獲國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領域首臺(套)項目、江蘇省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十大創新案例、2023年儲能行業典型案例與標桿項目,項目核心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多個儲能項目。

    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雙向奔赴”

    數據作為數字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打破了傳統生產要素的質態,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優質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是建鄴高新區發力新能源賽道的“硬支撐”,同時,建鄴高新區還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展現不俗的“軟實力”。

    資金,是任何一個行業及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建鄴區承擔建設南京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的使命,多年來在金融資源、金融服務、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形成了突出優勢,目前,建鄴區已集聚金融類機構超1700家,金融法人總部19家,持牌金融機構省級以上分支機構175家,這些機構共同構筑了建鄴高新區發力“能源+數字”的重要基礎。

    不僅如此,建鄴高新區還緊抓優勢“鍛長板”,著力做強“資本撮合”特色服務。2021年,建鄴高新區打造了“金魚嘴每日路演”資本要素撮合平臺,成立專門團隊運營,破解項目與資本間信息不對稱、融資工作多頭管理和資源分散等問題。2023年,“金魚嘴每日路演”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模式,政企銀聯合成立助貸專班,力促“融資項目、商業銀行、投資機構、產業資本”緊密協同,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間接融資、供應鏈對接等全方位服務。“2023年,金魚嘴每日路演全年服務項目超過700個,撮合融資超19億元。依托‘投貸聯動’模式,平臺將持續筑強金融支撐,讓好項目與好投資無縫對接。”南京金魚嘴每日路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璞介紹。

    看準方向、提前布局,新能源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早在2021年,建鄴高新區就已經在招商引資方面開始重點突破。當年年底,建鄴高新區成功舉辦第四屆“莫莫下午茶”活動,集聚26家新能源領域“頭部”新老企業代表,以緊湊豐富的流程內容,對外彰顯南京建鄴為轄區企業營造優質營商環境、推動低碳綠色能源發展的干勁誠意。也正是在這次“莫莫下午茶”上,建鄴高新區為中電建西北院、中廣核、林洋億緯儲能、江蘇推敲、省可再生能源、南京匯榮、吉祥新能源等7家新落戶企業舉辦了迎新儀式,開啟了“能源+數字”的時代大幕。

    鏈聚紅新,共筑綠色能源新高地。值得一提的是,在建鄴高新區,黨建已經成為產業鏈企業凝聚發展動力的源頭。今年328日,建鄴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黨建鏈聯盟聯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與綜合利用處黨支部、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黨支部、江蘇林洋儲能技術有限公司黨支部、中廣核新能源江蘇分公司第二黨支部等8家單位開展新能源集群黨建共建活動。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節能與綜合利用處處長姚海坤表示,建鄴高新區創新“鏈聚紅新”產業鏈黨建品牌,從資源強鏈、人才延鏈、服務補鏈上畫出了工作“路徑圖”。

    未來,建鄴高新區新能源產業黨建聯盟將充分發揮30余家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和相關業態的協同效應,同時圍繞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這“四鏈”資源,引領鏈接聯盟成員單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推進效益提升,激活發展動能。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