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施耐德電氣: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插上“雙翼”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3-09-14

    如果說2020年之后,人類在“雙碳”列車上一路疾馳,那么電力系統改革則是這輛列車的車輪。

    新能源裝機量不斷提升,發電量占比已超三分之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2023年8月31日發布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中國發電量8.7萬億千瓦時,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到36.2%。

    新能源電力不穩定,分布較散,會對電力系統造成一定的沖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推進成當務之急。7月11日,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面對未來的“碳排放雙控”,可再生能源也需要有相應的機制體制來實現更大規模的并網和消納。電力體制改革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刻不容緩

    施耐德電氣的“中國中心”布局正是在這個時候成長起來的。從2020年決定在未來3到5年擴大研發,到現在產品的不斷更新迭代,將“外在推力”轉變為“內在動力”的同時,施耐德電氣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之路上越來越胸有成竹。

    1.

    技術鏈接服務,加速“數實融合”

    2023年的服貿會上,施耐德電氣再一次公布新成果。9月4日,施耐德電氣在服貿會上發布“一體兩翼”創新成果,加速企業“數實融合”,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與綠色轉型。

    施耐德電氣的發力不是無的放矢。作為一家擁有187年歷史的全球數字化巨頭,施耐德電氣在新背景下的敏銳度非常高,對市場的把握“穩準狠”。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打通整個產業體系,企業亟需數字化技術對實體業務整體賦能,同時需要通過服務促進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價值落地。而傳統企業缺乏經驗與實踐,如何結合業務深入具體場景,產生落地價值成為一大挑戰。

    面對這一困境,施耐德電氣認為,以軟件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和全面覆蓋業務流程的企業服務,正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助力“數實融合”不可或缺的兩翼。

    首先,借助軟件之力打通從生產、運營、消費、終端的各個環節,可幫助企業全面掌握自身資產、運營、能源、碳排放等各個子系統的數據,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反應敏捷的“數字化中樞系統”。而施耐德電氣可提供覆蓋從設計、建造、運營到維護的整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能源效率提升與資產績效優化。

    在本屆服貿會上,施耐德電氣全面展示了由業界領先的軟件體系所構筑的“工業數字孿生”與“能源數字孿生”,通過兩大數字孿生的密切協同,幫助企業實現高效、敏捷、可靠和可持續發展。

    比如在本屆服貿會上亮相的ETAP全新電氣系統數字孿生平臺,通過“一站式能源管理平臺”為電氣系統搭建了從設計、建造、運營到維護的虛擬模型,并提供全面分析,以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能力,助力提高生產力、協作能力和效率。該平臺還與AVEVA等軟件搭建的“工業數字孿生”協同,賦能產業增效降碳。

    另一翼,是促進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企業服務,通過將虛擬世界的洞察反饋到物理世界,助力數字化價值落地。在本屆服貿會上,施耐德電氣重磅發布了全新升級的服務體系,以覆蓋電氣安全、電能質量、敏捷智造、能效雙碳四大關鍵場景的EcoConsult咨詢服務、EcoCare運維服務和EcoFit™ 適配改造服務,覆蓋業務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為企業運營保駕護航。

    在新能源狂飆的背景下,施耐德電氣百年的技術積累和新技術碰撞出強烈的火花,聚焦電氣安全、電能質量、敏捷智造、能效雙碳的服務體系絢麗綻放,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企業減碳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

    2.

    以創新為引擎,以人才為基礎

    隨著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的推進,中國產業正面臨數字化和綠色低碳的雙重挑戰。

    除了技術優勢,施耐德電氣賦能雙轉型的堅實后盾,正是“中國中心”這一創新戰略,即以人才為基礎,以創新為引擎,對內建立了涵蓋研發、供應鏈、生態伙伴等各方力量在內的研、產、銷一體化敏捷機制,對外攜手合作伙伴,助力工業、建筑、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等各大產業加速轉型。

    植根中國36年來 ,施耐德電氣“中國中心”逐漸壯大,據了解,施耐德電氣在中國建有上海、深圳、西安、北京、無錫五大研發中心,有超過2000位研發工程師。形成了軟硬件一體化的研發體系,同時,研發與供應鏈高度協同,確保創新成果快速落地,走向市場。

    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也在不斷加大培養數字化人才和能力的力度。在這次服貿會上,施耐德電氣與上海電力大學和重慶大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圍繞ETAP數字孿生仿真技術等展開全面協作,通過產教融合,為能源電力產業的轉型與發展培養更多數字化人才。

    在推進“雙碳”戰略及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時期,高校貢獻了眾多科研成果與技術人才。而以施耐德電氣為代表的企業,則為數字化技術的規模化產業落地提供了關鍵場景。通過校企強強合作,將充分發揮產品技術、學生教育、學習實踐等各自優勢,進而為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施耐德電氣中壓業務戰略與行業拓展副總裁薛毅

    對此,施耐德電氣中壓業務戰略與行業拓展副總裁薛毅表示:“憑借自身領先的數字化技術與廣泛的產業合作實踐經驗,施耐德電氣的‘一體兩翼’戰略及ETAP數字孿生平臺在幫助各行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繼續推動‘雙轉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我們在未來期待與更多優秀院校和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為能源電力產業的智能化、高端化、低碳化發展筑牢人才支撐。”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