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 <ul id="kio0y"></ul>
  • <ul id="kio0y"><sup id="kio0y"></sup></ul>
    <strike id="kio0y"></strike>

    我所親歷的發電行業技術創新與環保巨變

    文章來源:
    字體:
    發布時間:2021-11-30

            近期,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十九屆六中全會的精神熱潮,此次全會通過的決議,深刻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感恩、贊嘆祖國強大的同時,心里也無限感慨發電行業的飛躍發展與祖國的滄桑巨變。

    我先后在國有、合資的火電企業和環保科技企業從事過5萬、30萬千瓦機組熱工自動、DCS 系統、脫硫脫硝特許經營的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大型企業管理信息一體化系統技術運維、紀檢、審計等崗位,既親身經歷了我國電力蓬勃發展集資辦電、合資改制、“雙百企業”改革等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也直接參與了熱工控制技術、信息化管理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的進步與創新。真切地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發電行業不懈拼搏、攻堅克難取得技術創新與環保發展的巨變,為建設富強美麗中國持續貢獻著力量。

    我親歷見證著——從簡單控制到智能智慧、從亞臨界到超超臨界、從依靠進口到國產為主,發電技術創新一路高歌。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那一屆幾個專業因電廠缺人被提前分配到西北電管局渭河發電廠。我從事的是熱工檢修專業,廠里當時只有兩臺70年代異地遷建的東德5萬千瓦機組,采用常規盤裝儀表和硬手操器進行簡單控制,設備可靠性較低,經常發生繼電保護誤動、自動裝置失靈,安全基礎極不牢固。運行人員經常還會因光字牌誤報警、溫度壓力記錄儀缺紙等簡單問題,半夜打電話找熱工人員去處理,機組自動化水平低,設備缺陷頻發,我們最怕值夜班接到運行電話,忙完鍋爐的事情汽機的又來了。1990年陜西因缺電而在全國首開“集資辦電”之先例,我們廠開始分兩期新建4臺30萬機組,這也是西北地區建設的第一臺30萬千瓦機組。我全程參加了熱工自動控制專業的生產培訓、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此后20多年先后在檢修組長、班組技術員、檢修工程師等崗位,參與或主持完成了機組熱工控制技術的數次技術改造創新工作,隨機組安裝的日本橫河公司集散集中控制CTM系統算是當時的先進技術,可實現數據采集(DAS)、模擬量控制(MCS)、順序控制(SCS)等功能,熱工自動投入率和穩定性大幅提升,減少了運行人員的操作量和失誤率,機組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強。但鍋爐、汽機、輔機控制系統互相獨立,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在運行十多年后由于部件老化嚴重、功能不齊全等問題,尤其是不能實現CCS 協調控制和AGC控制功能,已不能滿足電網調度、運行的要求,影響企業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到2004年我們在廠家培訓后,參與實施組態、安裝、調試、試運等工作,將控制系統升級改造為美國HONEYWELL公司TPS系統,它將MCS、SCS、DAS、FSSS、BPS、ECS、DEH、MEH八大功能一體化,在硬件及軟件中有錯誤檢測和糾正組件,先進的自診斷功能,還可在線維護。運行也從單元控制變成了集中控制,進一步減少了運行人員職數與調整操作,熱工人員也不用那么頻繁地攀高沿低跑現場了。隨著火電設備制造技術快速發展,DCS 系統也實現了從裝備進口到自主創新的技術跨越,2011年我廠將DCS升級改造使用國產的上海新華XDC800系統,兼容性好,價格低廉,控制方式更實用,人機界面也更友好,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大大增強。2019年我有幸在現場見證了廣東大唐國際雷州電廠2×1000MW新建機組的168試運,該電廠這2臺100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是集團公司和廣東省首臺二次再熱百萬機組,與傳統百萬機組相比,具有高參數、大容量、新工藝等技術優勢。采用國能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EDPF-NT + DCS系統,實現機組高度自動化,適應各種運行工況和“競價上網”需要;采用優化控制策略,提高整個機組運行效益,降低能耗。國產百萬超超臨界機組自動控制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在生產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發電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進步。2012年,我從事的中港合資渭河發電有限公司 V6辦公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技術運維,就是將企業財務、經營、物資、人資、燃料、資產、工程管理等進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實現無紙化辦公,那個時候我還自豪信息化技術提升管理效率是多么的先進呀。2014年親眼目睹環境公司參與集團公司燃料“三大項目”建設,火電企業實現了燃料管理數字化、信息化,我不由得感慨科技創新竟然能把燃料這樣分散量大、環境較差的“機組糧草”管理的井然有序還能實現挖潛增效。現在,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陸續又開始建設智慧電廠。從我的親身經歷看,火電機組從5萬千瓦、30萬千瓦、6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機型從亞臨界到超臨界、超超臨界,管理從信息化到智慧化,發電行業的技術創新一路高歌、日新月異。

    我親歷見證著——從棄灰棄渣到綜合利用、從除灰除塵到脫硫脫硝、從超低排放改造到低碳綠色高效發展,發電節能環保不斷進步。

    鍋爐灰、渣處理曾經是火電廠頭疼的問題。我們廠5萬千瓦機組是水力除灰,通過幾公里長的管道將灰排放到河灘灰場碾壓堆積。由于管道一般是緊貼或穿過農田,夏秋季有長高的莊稼,冬季又常是天寒地凍,每年的春天廠里組織各個部門、分場,分段包干割開輸灰管道,支架吊起用大錘敲打粘在管壁的灰渣,然后再逐段對口焊上。春天的田野雖有春風撲面花草賞目,但繁重又不安全的強體力干活,再加上還會遇到的刮風揚塵,大家身心俱累灰頭土臉,我們這些年輕人更覺得狼狽,期盼有新的技術或上大機組再也不用水力除灰人力打管道。后來的30萬千瓦機組裝有電除塵裝置,我們熱工還負責除灰除塵程控設備檢修維護,機組氣力除灰通過汽車運到灰場碾壓儲存,征用的灰場就有2000多畝,到了90年代末廠里開始搞粉煤灰綜合利用,對外開發銷售粉煤灰產品,后來,沒想到還真能變廢為寶。再后來,廠里的粉煤灰對外銷售很好,不用再堆灰的征地上植樹造林近千畝,修建了游泳池、魚池,又在原灰堆覆蓋治理借著地勢修建了20多孔窯洞,原來堆積如山的灰場成了西安咸陽當時有名的工業旅游休閑場所,昔日滿目荒涼的灰場變得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林間野兔出沒、池邊歡歌笑語,好一派田園風光。

    熱點會展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